重庆山火背后的心理困境

面对媒体报道的各类负性生活事件,部分社会成员常常会对当事人报之以同情,而因为同理心太强影响到自己生活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所以,同理心强是好是坏?心理学家给出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他人抱有同情心会提升我们的长期幸福感。这是因为同情心能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融入社会,还会让人们实施更多善行,这两点都能帮助个体提高幸福感。然而与“同理心”不同的是,负面消息的过度接收在心理上却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伴随着焦虑、烦躁的症状。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者提出“灾难疲劳(disaster fatigue)”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如果接收过多灾难性信息,可能会觉得无助、抑郁、愤世嫉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温、干旱、疫情、山火。这个夏天,重庆这座有三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经历着大考。尤其是8月17日以来,重庆连发10余起山火。除了重庆当地人对火情的关注,网络上看到相关消息的人也不免忧心忡忡。大众的焦虑像流感一样传染,大环境的改变和公共危机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人在同样的时间被同样的焦虑覆盖,这就叫“极端环境下群体的心理困境”。心理学博士Robert Lusson表示,由公共事件诱发的抑郁症,可能触发或加剧本身已经存在的抑郁状态。

没有亲身体会,却依然遭到伤害,这在心理学上被叫做“间接创伤”。学者McCann和Pearlman发现:那些与创伤受害者长期接触的人,也可能会经历创伤,比如父母、配偶、子女或心理咨询师。他们研究了集中营幸存者群体,发现一名犹太人经历的创伤感受可以在其他犹太人中造成焦虑,引起对威胁的感知,进而迸发高度警觉。所以,即使你身处舒适的环境,但当你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他人正在经历苦痛,也会随之产生不舒服的感受。严重者,间接创伤还会使个体产生身临其境的错觉。这种体会与直接创伤带来的体会一起,被称为“创伤记忆”。也就是说,创伤可以通过记忆传递给没有亲历过创伤的另一个人,这个人则会把创伤记忆长期保存下去。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了伤痛的集体记忆,也让全国人民对于地震有了共同的“创伤记忆”。但好在在消防员、武警战士、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下,重庆的山火最终被扑灭,这场人与天灾之间博弈最终以人民的胜利告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山火成灾时,一批灭火英雄们进入重庆。当他们完成任务准备离开时,当地人堵在车前,拼命往车窗里塞特产、美食、饮用水。这不只是在表达感激,更是重庆人民自我疗愈的方式,是一种告别灾难的仪式。有研究表明,仪式可以激活人脑中的多巴胺奖励系统,让人感到减压、放松、快乐。英雄们收下老百姓的东西,也是“仪式结束”的一个信号:没事了,山上已经安全了。

不止焦虑和创伤会传染,安全和疗愈也会。极端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也是一种心理支持。“身边那么多人自发参与山火救援,其实就是为了守护这一座城市。我们重庆人有大无畏精神,这座城是有魂魄的,不能让山火压倒我们”。这是参与救援的摩托骑手周超面对采访时的发言。对于充满豪情的重庆人民来说,这次突如其来的灾情留下的集体记忆不再是苦难,而是众志成城、勇往直前的精神记忆和共同情感。

如果面对负面新闻出现了焦虑和急躁的情绪,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措施进行自我安抚:远离应激源,减少接触负面新闻,更多关注官方消息;平衡一天中的情绪起伏,焦虑时深而长地呼吸,让身体放松下来;不要完全切断与社会支持系统的联系,偶尔也要跟好友、家人聊聊天。最重要的是,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