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下午,由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经济管理学院主承办、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与文法学院联合承办的第166期“狮山心旅”讲坛在学生综合服务楼103室顺利展开,武汉纺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赵宝富老师受邀主讲,以“聚集心力量·扬帆再启航”为题,帮助毕业生进行毕业季心理调适。

讲座伊始,赵宝富老师提出“接纳不确定,与焦虑共舞”的观点。赵宝富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焦虑么?后怕么?多梦么?”三个问题,引导在座毕业生对自身所处状态内省,以“4F”总结焦虑带来的“战(Fight)、逃(Flight)、僵(Freeze)、讨好(Fawn)”四种反应。赵宝富老师也通过讲解“踢猫效应”等心理知识,生动介绍了个体情绪条件中的转移性发泄和淤积性爆发两种典型情绪处理方式,指出情绪问题是外部刺激和内在需求无法匹配产生的结果,我们可以尝试询问自己“我想做的是什么”、“我能做到的又是什么”、“可以从哪里开始着手”三个问题,调整目标期望的合理性,从而调节情绪、缓解焦虑。赵宝富老师提出,我们应顺其自然,为所谓为,沉浸当下。
随后,赵宝富老师与大家围绕“心怀过往,认真告别”展开讨论。他表示,在毕业阶段,“丧失感”的出现是很正常的。丧失是个人所拥有的“标的物”非自愿性被剥夺的结果,由丧失产生的不完美与格式塔心理学中所阐述的人的完形需求相冲突,也由此产生了从否认到愤怒、到讨价还价、再到抑郁、最终到接受的哀伤五阶段。为应对该情况,赵宝富老师指出,增强告别的仪式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减轻丧失感:毕业生可以通过毕业班会分享点滴、温情礼物寄语留念、合影约拍记录美好、握手言和修复裂痕等方式提升仪式感,更好地进行告别。

接着,赵宝富老师鼓励毕业生“加油蓄力,再赴新程”。他通过询问毕业生在实习阶段感受,引出观点:个体在进入新阶段后,角色发生变化,社会预期变高,会面临责任不同、环境不同、人际不同、评价不同等情况,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因期望较高而发生的苛责会造成情绪变化。为了在挑战自我更高阶段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心态,我们需要学会正确表达的方法,即遵循先说明观察、再阐述感受、后表达需要的步骤向给予我们社会期待的一方合理提出需求。赵宝富老师鼓励同学们在新阶段找到新平衡,适应新环境中的新角色。最后,赵宝富老师祝福大家都能够“给自己一点‘出口’”,拥有一个尽可能完美的、不留遗憾的毕业季。

本次讲坛中,赵宝富老师结合实例系统地帮助毕业生同学们进行心理调适,在互动中帮助毕业生缓解焦虑感与自信心不足带来的困扰,处理好离别时的复杂情绪,做好身份转变的心理准备以迎接更好的未来。
文字:宣乐颜 李文卓
图片:马燕姿
审核:崔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