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简介
班纳特家有五个女儿,女主伊丽莎白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男主角达西。但在伊丽莎白眼里,达西是一个骄傲、不近人情的贵族子弟,她对达西产生了一些偏见。然而,经过一系列故事和曲折,伊丽莎白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了骄傲,这对恋人冲破阶级与阻碍,幸福地在一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个重要的部分。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逐渐递增的不同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与自我实现。只有前一个需要满足才能追求下一个层次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可以解释人们行动背后的原因,也可以用来激励人们的行为。通过分析外显的行为,探知人们所处的需要层次后,帮助其满足该层次的需要,从而可以激发他们追求下一个需要的主动性。是一个具有能动的、积极人文关怀的理论。
3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影片中不同的爱情观
3.1 莉迪亚 · 威克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莉迪亚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为年纪较小,处于一种纯粹的本能冲动阶段。举止夸张轻浮,渴望找到一个军官,享受荣耀和富贵。而威克汉正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军官。他自私、贪财、虚伪,将无知的莉迪亚诱骗后,趁机敲诈了达西一大笔钱财。
两人虽然最终进入婚姻,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基于原始的本能冲动,在莉迪亚被找到之前甚至都没有物质基础,更别说情感基础了。
3.2 夏洛特 · 柯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夏洛特是伊丽莎白的好友,柯林是伊丽莎白的表哥,是班尼特家财产的继承人。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的求婚,但是夏洛特后来接受了柯林。在那个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夏洛特认为柯林是她能找到的“最好的归宿”,可以让她不再成为父母的“负担”。而柯林只是想找一个可以助他顺利继承财产的太太。
这一对的婚姻是基于物质,也就是为了满足第二个层次:安全。他们虽然也没有感情,但也能相敬如宾,和谐相处。
3.3 简 · 宾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宾利是一个贵族,也是刚搬到班尼特家附近庄园的邻居。简是伊丽莎白的姐姐,也是和伊丽莎白最亲近的家人。
在欢迎宾利先生的舞会上,简和宾利相遇了。他们一见钟情,对彼此念念不忘。在宾利搬家去伦敦之后,简为了追求爱情也动身前往伦敦。这一对经历了短暂的分离,最终还是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心意,走到了一起。
他们追求爱情,注重自己的想法,处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第三层——归属与爱需求。
3.4 伊丽莎白 · 达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达西在和伊丽莎白第一次相见的舞会上,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傲慢地声称对伊丽莎白不感兴趣,恰好被女主听见了,误会就此开始。
在威克汉的颠倒黑白下以及大姐在伦敦追爱受挫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解达到了最深的时刻。所以在那场大雨中,达西鼓起勇气说自己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时,换来了伊丽莎白的冷嘲热讽。
为了消除伊丽莎白对自己的误解,达西写了信进行解释,也在莉迪亚事件中付出了很多精力,这些都在默默地改变着伊丽莎白的看法。伊丽莎白也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也爱着达西,在感受到达西的真心之后,她消除了偏见,积极地回应对方。两人最后互表心意,走到一起。
男女主之间的爱情体现了归属与爱的需要,更体现了尊重的需要。在第一次表白中,达西把自己放在一个“迁就”伊丽莎白的位置,这让伊丽莎白感到冒犯、“侮辱”。在达西真诚的追求下,伊丽莎白感受到他的真心,感受到自己被对方所尊敬、爱护,才发自内心地接受了达西的求婚。而达西作为一个衣食无忧的贵族,追求爱情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伊丽莎白的认可。他们的爱情观在影片中的所有情侣里,是处于最高的需要层次——尊重。
4 文章结语
从《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中不同的爱情观中可以发现,人们在需要层次上的差异是他们采取不同行动的直接原因。然而,对人们心理需要层次的分析是从其行为中最为强烈、最为迫切的内驱力因素入手,并非按严格的需要层次等级排列。任何层次的划分都只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任意一个层次都与其他层次有着某些关联性和渗透性。
今天的心理小知识分享就到这了,希望大家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