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大学人际关系——张延华老师做客公管学院公共园地

  413日下午四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张延华老师做客公管学院公共园地,与同学们交流“如何处理大学人际关系”。

首先,张老师就“如何解决两人的冲突和矛盾”和“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想法,而让自己的情绪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两个问题谈论了自己的想法。

针对第一个问题,她指出:“正在冲突的两人都会感到自己在理,令对方感到愤怒。这时候心理委员应该轮流站在双方的视角,指出对方的问题。当两人理性回归,他们就会认识到各自的错误了,更有利于以后双方的和解。”她强调,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情感支持和理解,这样有利于产生情感共鸣。

针对第二个问题,她首先分析了原因,由于我们处于群体生活中但不是太成熟,我们可能会丧失自我;自我太弱小,使自己没能接纳自我也可能导致自我的丧失,她告诉同学们:“自我实现分为自我认知,接纳和发展这三个阶段,我们要客观全面的认知自我并无条件接纳自我,只有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发展自我。这是一生的功课。”

信管1602心理委员杨思凡提出每次她想找同学们聊聊时,同学们总是婉拒她的做法表示无奈,张老师告诉她“因为同学们会不自然地想到你的角色和工作”。我们应该学会心理工作的艺术,一方面没有痕迹地,像一个普通同学一样和他们聊天。另一方面经常向同学们宣传心理知识,让同学们在心里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接受。

信管1601刘畅提出班上有些同学总是不参加班上的活动,一提到班级活动就抗拒。张老师如是回答道:“我们应当尽量把班上的活动做得更有互动性,让每一个同学都很好的参与进来。”她结合多年做团体辅导的经历谈了自己的四点认识,一是增加班级活动的游戏环节,它是“热身运动”,提升处于观望状态和不愿参加同学的兴趣。二是增加推动力,让同学们谈论自己对活动的体会、感受和意见。三是有些成员自我意识比较强,融入集体活动对他们来说有点难。四是增强班级学生干部要对活动的认知。

最后,张延华老师谈到大学适应性问题,她认为大学里的人际关系、学业与高中时期是不相同的,同学们要融入大学必须良好地适应好学业和人际关系,并提出了一些指导建议。(文字:付友成||摄影:樊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