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心理学》
  • 授课教师:张延华
  • 课程介绍:《幸福心理学》是一门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聚焦潜能、优势和幸福的心理学通识选修类课程。课程围绕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提出的著名的 PERMA 模型,从积极情感入手,内容涉及幸福学理论、幸福的策略、人格与幸福、关系与幸福、压力情绪与幸福、金钱与幸福等的关系等,通过知识传授、小组讨论与分享、团体心理体验和课外观察实践,促进学生发展更好的自我探索和思维能力,促进专注力、心流体验和内在优势动机,帮助学生有效掌控个人生活,建构乐观的解释风格,进而提升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为毕生发展奠定优良的心理基础。
  • 修读收获:“特别喜欢听老师讲课,每次听老师举例子都感同身受,很享受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设计,既有感恩这些耳熟能详的话题,也有积极组织等从未意识到的东西,通过课堂互动也认识了不少可爱的小伙伴。”

    “老师很满意!我觉得老师很可爱,而且一些价值观特别正,可以积极对待生活,很容易并且很擅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觉和老师做朋友生活能够特别开心,好羡慕老师的朋友。每周记录幸福的瞬间真的很好用,我发现我现在更会发现生活中的幸福点了,每次也会自然而然的记录下来。一些自我调节的心理方法也很管用。”

    “老师说话很温柔,很有感染力,让人觉得老师分享生活中的有趣事时真的能感受到快乐、幸福。冥想、听音乐、看电影、课堂形式丰富,让我体验感很强。”

2.《影像中的生命教育》
  • 授课教师:崔凤华
  • 课程介绍:《影像中的生命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选修课,以“什么样的生活值得一过”为核心关切,选取中外优秀电影,搭建与“生死”相关重大议题的思考平台,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通过课堂讲授、影片赏析、课堂讨论、图书阅读等方式,协助学生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建立自身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观,认识生命,欣赏生命,进而培养尊重和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怀,并提升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度,减少不良适应行为,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 修读收获:“通过课程我体会到生命的珍贵,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对每个生命给予重视和尊重。通过课程,我体验到生命中不只有快乐,还有悲伤、挫折和困境,当然还有希望。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终其一生没有真正的遗憾。”

    “通过课程学习我渐渐明白生命是一个庄严而沉重的词语,短短两个字蕴含着许多情绪和体验。《小猪教室》启发我们去思考生命的重量,平等地对生命负责;《阳光小美女》让我学会去包容家人、理解家人,因为每一个家庭成员其实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当作为家人去支撑彼此;《美丽人生》《心灵病房》则告诉我生命中可能会碰到一些苦难,而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最重要的是秉持乐观和积极解决问题的太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尽管生命是一个庄严而沉重的词语,但我们要用认真却不失积极的态度去度过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3.《社会心理学》
  • 授课教师:张俊芳
  • 课程介绍:《社会心理学》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选修课,围绕个体或群体的思想、情感、行为如何受他人影响、各种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发生发展机制展开。通过课堂讲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了解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使学生理解并尊重个体差异性,提升对自己和他人的接纳能力、解决个人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 修读收获:“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在理论知识上,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未曾接触过的心理学理论,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去解释。我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对世界的认知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我认为上完社会心理学最大的体验就是我对自己的了解更进了一步。我觉得我从课程所设置每个方面向自己迈进了一步。为什么我会这样想,为什么我会这样做?学完了这门课后虽未得出所有答案,但也有不少收获,足矣。还有一个便是要尊重他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以前我总有点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会那么想,甚至会有点想使对方和我一样,这是不可取的,尊重、理解是最重要的。”

4.《人际与爱情心理学》
  • 授课教师:康素杰
  • 课程介绍:《人际与爱情心理学》结合了人际交往心理学和爱情心理学,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选修课。课程侧重心理学知识在人际和爱情议题中的应用,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学生深度参与,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人际交往、与异性相处方法,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人际困扰及问题,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异性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氛围。
  • 修读收获:“老师的体验式教学非常好,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让课堂不‘水’,很多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的理论知识,对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我收获到了许多有关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认识了许多可爱的小伙伴,大家一起交流,一起互动,一起玩耍,让我这个大四的‘老油条’感到了十分的温暖,同时我也正确认识到了人际关系和情感的处理方式。再次感谢我的组员和康老师这个学期的陪伴,让我在华农本科阶段最后一段时光留下了值得留恋的回忆!”

5.《如何学习:来自心理学的解读》
  • 授课教师:刘三明
  • 课程介绍:《如何学习:来自心理学的解读》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选修课,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动机等与学生学习相关的重要心理学概念、理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教学采取知识讲授、案例分享、课堂团体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开展课堂讨论,对学习中的拖延、缺乏学习动力、兴趣减退等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探寻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学解释,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个人的学习动机。
  • 修读收获:“课堂上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和同学都会积极回应,也能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学到很多,很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

    “学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对学习的认识也更深入了,我觉得对自己的认识也更深了,体验到了心理学的有趣和有用。”

6.《心理学与生活》
  • 授课教师:付永奔
  • 课程介绍:《心理学与生活》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选修课,课程依据普通心理学体系,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案例,对人类感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情绪、人格、社会行为等现象的心理学研究和理论进行讲解。通过课程,培养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心理学的兴趣,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及规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加深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提升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 修读收获:“学了这门课,收获不仅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实验支撑起来的科学素养,有为人处世的道理。”

    “老师讲课总是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常常会以现实案例和提问引入课堂,通常那些问题能激发我极大的兴趣,老师是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储备的,也真正带领我们走进了心理学这样一门严谨有趣的科学。”

7.《朋辈心理辅导》
  • 授课教师:王旭杰
  • 课程介绍:《朋辈心理辅导》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选修课,尤其是对朋辈心理助人感兴趣的同学。课程主要聚焦朋辈心理助人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助人方法,学会识别和应对常见的心理疾病和危机表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朋辈心理助人的胜任能力。
  • 修读收获:老师备课很认真,讲课也很有逻辑,清晰容易懂,而且上课很努力的调动大家积极性,并且积极互动。上课放的几个视频都很有教育意义,并且教授的知识很贴近生活。”

    “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8.《大学生心理健康》
  • 授课教师:崔蕴涵
  • 课程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面向“张之洞”班学生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旨在提升“张之洞”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掌握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调适和心理助人的技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课程以主题讨论结合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内容围绕学生在心理健康素养方面的知识、态度、行为,具体包含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认识与接纳自我、探索生命的意义、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压力与情绪调节等。
  • 修读收获:“老师讲课很认真,这节课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学到的情绪调节的方式很受用。”

    “课程和团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形式很新颖,和班级同学互动的时候感觉很有意思,虽然有时候有些社恐,但是对我来说是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