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由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第186期“狮山心旅”讲坛——从“护航”到“领航”:大学生家长的智慧转型在学生综合服务楼103顺利举行。本次讲坛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刘勤学老师主讲,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王怡诺主持。
讲座伊始,刘勤学教授便抛出引人深思的一问:“孩子上大学后,您感觉是更轻松了,还是更焦虑了?”这个问题迅速点燃了现场气氛。不少家长表示,学业方面压力虽有所减轻,却又对未来发展产生了焦虑,更多的则是对子女初次离家的不舍与牵挂。
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分离焦虑”,刘勤学老师指出,这种焦虑的背后,实质是家长角色转换的滞后。“当孩子开始大学生活,他们需要的是能够指引方向的‘领航员’,而不是事无巨细的‘护航员’。”她生动比喻道,“领航员不代替船长开船,但会在关键处指明方向,告诉他如何避开暗礁、驶向远方。”
如何实现从“护航”到“领航”的智慧转型?刘勤学老师结合多年研究经验,向家长们介绍了三大转变策略:
一是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她提醒家长,大学学习不同于先前的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要改变沟通方式,避免一味追求成绩,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分享阅读体验、活动经历与所思所惑,真正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是从直接给答案转向启发思考。 刘勤学老师强调“赋能式提问”的重要性:“‘为什么没考好’传递的是指责,‘你觉得哪里可以改进’引发的是反思。”她鼓励家长多用“如果重新来过,你会怎么做?”等开放式问题,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从生活保姆转向精神导师。她指出,家长应超越日常温饱的关怀,更多关注子女的情感需求与价值塑造。“通过平等讨论而非强硬灌输,帮助他们在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期建立坚实的内在价值体系。”
讲座尾声,刘勤学老师分享了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高情商倾听70%原则”——70%的时间倾听,30%的时间提问和引导,为家长提供实用的沟通方法。
在互动阶段,许多家长表示,这场讲座及时地解答了他们心中的困惑,为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子女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不是来学习如何‘管’孩子,而是学习如何‘懂’孩子。”一位家长在离开时感慨道。
此次讲座不仅为新生家长提供了针对性指导,也引发了关于家庭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考。当孩子步入人生新阶段,家长的智慧转型恰是最好的成人礼——从全面包办的“护航”走向信任引领的“领航”,正是每一位大学生家长成长的必由之路。
文字:谢欣倚
照片:范羲蓓
审核:王怡诺
027-87670586